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身體發(fā)出6種聲音,可能在提示疾??!胃癌、肝癌也在其中

2024-01-31 10:31 來源: 編輯:鳳凰網 瀏覽量:0

我們的身體其實也會“說話”,打哈欠時下巴響、上下蹲起骨關節(jié)咔咔聲、肚子里的咕嚕聲……

有些時候,這些聲音作為生理現象,無關緊要。

但是有些聲音,卻預示著自己的身體即將出問題。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身體快要“扛不住”的時候,可能會以“發(fā)出聲音”的形式來傳達訊息。

而這些聲音,你都正確接收到了嗎?

1

—The first—

張嘴下巴“咔噠”一聲響

不知道大家大口吃飯、哈哈大笑或者打哈欠的時候,會不會突然聽到自己的下巴“咔噠”一聲。這時候,往往要摸摸自己的下巴,確定它還在才放下心來。

這種癥狀考慮是有顳頜關節(jié)紊亂。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發(fā)生率在28~88%之間,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

1

顳頜關節(jié)紊亂是怎么回事?

顳下頜關節(jié)由三個部分組成:上面的髁突、下面的關節(jié)窩和中間的關節(jié)盤。

當我們張閉口時有聲音,就是那塊關節(jié)盤在張閉口過程中沒有正常運動,彈來彈去,這就是顳頜關節(jié)紊亂。

除了開口時會有聲響,顳頜關節(jié)紊亂還會有疼痛,可能是耳朵附近疼,也可能是下巴周圍或頭頸部疼痛;且大張口后合不攏下巴、或者出現障礙停頓,過一會自己又能順利張口;情況繼續(xù)加重時,可能會掉下巴,合不攏嘴。

如果真的出現“掉下巴”的情況,大家一定要趕緊找醫(yī)生,通過正確的手法進行復位,且要注意限制開口,不要大口咬東西,不要隨意打哈欠,甚至笑的時候也要注意托著下巴。

2

怎么避免“掉下巴”呢?

①改變偏側咀嚼的習慣,注意雙側后牙平衡咬合,要均衡用力。

②避免吃過硬、韌性過大、體積過大的食物,例如:奶糖、牛肉干、甘蔗、過大的蘋果等等。

③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精神長期緊張,經常咬緊牙關。

2

—The Second—

打嗝“嗝嗝嗝”不停

圖片來源soogif

同樣是打嗝,竟有大不同,有的叫噯氣,有的卻是呃逆。

噯氣外號“飽嗝”,一般緩而長,一次也就一兩個。

吃了容易產氣的食物、少動影響了胃排空,都會使得胃里氣體過多,氣從胃中上逆,經過咽喉時就產生了震動。

呃逆則急而短,常常會連著打多個。

狼吞虎咽,以及精神、情緒出現強烈波動等,都會刺激膈肌痙攣收縮,激活呃逆反射弧,從而產生呃逆。

對于偶爾的打嗝,大家不用過于擔心,但如果一段時間內頻繁打起了嗝,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1

消化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消化道疾病,都會影響胃腸道的動力,打嗝的同時還常有腹脹、反酸等癥狀。

2

腎功能變差

在腎臟剛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體通常不會有什么感覺,但體內的有害廢物越積越多,也會影響膈肌和迷走神經,導致頻繁打嗝。

3

某些癌癥

膈肌位于肺的下方、胃的上方,頻繁打嗝有可能是膈肌周圍的臟器發(fā)生了病變。

比如肝癌,腫瘤導致肝臟腫大,刺激膈肌引起痙攣。此外,有胃癌、食道癌、賁門癌的人也會出現頻繁打嗝的情況。

3

—The Third—

肚子不餓也會“咕咕叫”

每個人都經歷過肚子“咕咕”叫的情況,肚子餓了、亦或是肚子受涼了都容易出現,這在醫(yī)學上被稱為腸鳴音。當腸道蠕動時,里面的氣體和液體就會隨之運動起來,從而發(fā)出斷斷續(xù)續(xù)的氣過水聲,也就是咕咕聲。

正常情況下,腸鳴音每分鐘4~5次,聲音比較低弱、和緩,通常需要借助聽診器才能聽到。

而在肚子饑餓時,或腹部短時間受到冷、熱刺激時,胃部劇烈收縮會把更多空氣擠入腸道,咕咕聲較響,也就容易被聽到了。

但若是在肚子不餓的情況下,腸鳴音的頻率、音調、聲響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很可能預示胃腸道出現了問題,要引起重視!

1

腸鳴音活躍

可能提示急性胃腸炎或消化道出血。

如果腸鳴音次數增多,約每分鐘10次,聲音變大但不高,感覺肚子在不停地運動,可能預示著急性胃腸炎或消化道出血。

其中,急性腸胃炎還可能在上腹部出現燒灼感疼痛,感覺惡心反胃、腹瀉腹脹,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高燒、昏迷等癥狀;消化道出血則可能會伴隨嘔血、黑便現象,若出血量過多,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蒼白等癥狀。

2

腸鳴音亢進

這種情況可能是腸梗阻。

如果腸鳴次數明顯增多,且聲音響亮高亢,甚至出現叮當聲或金屬音,可能存在腸梗阻的情況。

急慢性腸梗阻容易產生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無法排便等癥狀,還可能導致腸道組織痙攣、麻痹、缺血甚至壞死。

4

—The Fourth—

心臟“砰砰”亂跳

“砰、砰、砰……”日常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經歷心臟砰砰亂跳的情況,運動后,吸煙、飲咖啡或飲茶太多后,又或是遇到緊張、激動的事情……

但若是靜靜待著也會亂跳,又或者反反復復、伴隨不適,則需提高警惕,可能是心律失常找上門!

心律失常是心內科的一大類疾病,包括房顫、房撲、室上速、室早、室速等,這其中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要屬房顫!

房顫,是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房顫時每分鐘心跳頻率可達100-200次,嚴重時更會超過200次。此時心臟的跳動完全沒有節(jié)律,多數患者會描述為“心跳得厲害”、“心臟亂跳”、“心臟跳到嗓子眼了”等。

這個時候,心臟電流傳輸紊亂,心臟收縮不完全,血液無法充分泵出,血液瘀滯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隨著血流脫落,就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中。

當它進入下肢靜脈,可形成下肢血管栓塞,嚴重時阻塞血流通過,肢體壞死,或可導致截肢;當它進入腦部可引起腦栓塞(腦卒中),死亡率可達63%。

有數據顯示:房顫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率是無房顫者的5-7倍!

因此,一旦發(fā)生莫名的心跳紊亂,特別是伴隨眩暈、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5

—The Fifth—

耳朵老有“嗡嗡”聲

對于耳鳴的人來說,生活總是自帶“背景音樂”,蟬鳴聲、鳴笛聲、金屬聲……沒完沒了,讓人受不了。

耳鳴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種聽覺系統(tǒng)癥狀,是耳朵在缺乏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

很多時候,耳鳴其實并不是耳朵的問題,而是身體其他器官有問題。短暫性的還好,但如果長期持續(xù)耳鳴,越早就醫(yī)越好。

生理性耳鳴: 類似于血液流動、脈搏跳動或關節(jié)響動的聲音,如果在很安靜的時候聽到了這種聲音,實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擔心。

神經性耳鳴: 是由于聽覺系統(tǒng)的感音神經部分發(fā)生了障礙,往往是刺耳的尖聲、高調的笛聲或高頻的蟲聲。

1

中樞神經疾病

外耳道耳屎栓塞、腫物或異物,中耳炎、耳硬化癥,以及噪聲性聾、聽神經瘤、梅尼埃病等中樞神經疾病,都會導致神經性耳鳴。

2

全身性疾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腦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會造成神經性耳鳴。

此外,還有頸椎病、顳頜關節(jié)性疾病或咬合不良、藥物中毒等因素。

6

—The Sixth—

一動關節(jié)“咔咔”響

對于關節(jié)的咔咔聲,我們并不會陌生,早晨起床或者坐的時間長了,扭個脖子、伸個懶腰甚至只是站起來,關節(jié)都可能發(fā)出響聲。

在醫(yī)學上,這種情況其實叫做“關節(jié)彈響”,是關節(jié)軟骨摩擦、碰撞產生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有關節(jié)病。

關節(jié)彈響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彈響

生理性的關節(jié)彈響,一般認為是關節(jié)囊被牽拉擴張,導致壓力降低,關節(jié)滑液中溶解的氣體突然猛烈析出造成的。

其特點是不會產生疼痛感和關節(jié)障礙,只是單純地發(fā)出聲音,聲音清脆且不連續(xù),不需要特別處理。

而且適當的生理性彈響有益身體。

關節(jié)周圍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受到了良性的刺激,有助于緩解痙攣、消炎、減壓、活絡。

病理性彈響

病理性關節(jié)彈響是由于關節(jié)的損傷、疾病或結構的變異,致使滑膜粗糙,關節(jié)囊、韌帶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狹窄,關節(jié)盤破裂,關節(jié)軟骨脫落等,在運動時就會因上述組織的摩擦而產生彈響。

聲音有清脆、有低鈍,往往較為頻繁,且伴隨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嚴重還可能導致癱瘓。一旦出現這樣的響聲,一定要及時干預。

這些身體發(fā)出的“警報聲”大家記住了嗎?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