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祥:守護仁心 傳承大愛
程時祥:守護仁心 傳承大愛
在江蘇句容市G104國道常合高速入口處,一座老人山骨科醫(yī)院赫然而立。
步入院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銅色老人塑像。老人高八尺有余,從頭上看,高聳的顴骨,寬闊的前額,一雙目光如炬,下巴飄逸著一縷銀須,手執(zhí)一把舊式雨傘,頗有仙風道骨之神韻。塑像的底座上寫著這樣一段文字:程功明(1891年~1962年),字金龍,祖籍湖北大冶市程家灣,程氏骨傷科第三代傳人,“民間神醫(yī)”、“傷科圣手”。自幼秉承祖醫(yī),以精湛正骨手法,輔老人山中獨有天然藥草配制之祖?zhèn)骰钛庸巧⑼夥螅熜婕?,在醫(yī)學界廣獲尊重。老人山程氏骨科,至此風范杏林,江左無出其右。
早就聽說程功明不僅接骨醫(yī)術高超,而且在抗戰(zhàn)時期多次為受傷的新四軍醫(yī)治傷痛,在茅山一帶廣為傳頌。這吊起了我的胃口,隨即驅車前往醫(yī)院采訪。
在老人山骨科醫(yī)院三樓院長辦公室,我見到了院長、老人山程氏祖?zhèn)髦嗅t(yī)骨傷療法第六代非遺傳承人程時祥。
程院長四十出頭,紅光滿面,輪廓線條優(yōu)美,眼睛炯炯有神,衣著整潔,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講究之人。
“院子里的塑像是你家什么人?”我的采訪直奔主題。
“他是我太爺,程氏骨傷科第三代傳人。”程院長說道。當我請他談談程家的輝煌過往時,剛才還神采奕奕的程院長臉色突然凝重起來。他走到窗邊,眺望遠方,仿佛要將刻在內心深處的記憶一點一點剝落開來——
1.祖上從湖北遷涉而來
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zhèn)北有座“大金山”,雖說不是金銀滿坡,寶藏遍地,倒也青峰聳立,秀色迷人。特別是坐落在“大金山”下的程家灣,是程氏祖祖輩輩賴以休養(yǎng)生息的家園。程氏家族在這里代代煙火相傳,繁衍興盛,能人輩出。
這個村落里有位叫程茂蕃(字宗發(fā),1849年生)的老人,性格開朗,辦事認真,又身懷絕技,對跌打損傷的治療情有獨鐘,手到病除,聲名遠播。他生有三個兒子,分別為程功龍、程功月、程功明,因程功龍、程功月自幼愛好習武,兩人在大冶的衙門做捕頭,只有小兒子程功明跟著父親學醫(yī)。一家人在程家灣的日子過得倒也平靜。
一天深夜,程功龍一陣風似的跑回家來,顯得語無倫次。原來他在一次緝捕罪犯的過程中,不慎將罪犯失手致死。程茂蕃一聽,也是手足無措,在屋內來回渡著方步,“三十六計走為上”,想到這,程茂蕃連夜收拾銀兩帶著家眷和三個兒子一路向南逃亡。
全家人星夜兼程,一路勞頓,也不知奔走了多少個時日,終于來到江南茅山一個叫“跑馬垅”的地方。據考證,茅山山脈由北至南連綿不絕的山坳里,有馬場和無數的軍事驛站。那噠噠的馬蹄沿著驛道不斷地向朝廷傳遞著南方的軍情和戰(zhàn)況。弘志句容縣志載:句容有馬廠和牧馬場24處,占地107畝。其中承仙馬場就在老人山腳下,故老人山又名“跑馬垅”。在清代末期,坐落在方山和老人山(丫髻山)之間的大山口通京橋,原來是太平軍為方便與首都天京的交通而建。清代發(fā)生在這里的戰(zhàn)爭場面可謂波瀾壯闊。咸豐六年(1856年)正月,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率駐皖數萬人移住方山南麓的楊家壩、陳莊一帶達半年之久,地處山坳里方圓不過幾里的小小陳莊當年竟有數萬人駐扎。在這里,楊秀清扼守天京,兩次挫敗清軍的“江南大營”,句容四方百里盡是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戰(zhàn)爭達11年之久。
有戰(zhàn)爭就有傷病員,程茂蕃便在老人山村(今天的磨盤鄉(xiāng)李塔村)蓋了幾間簡易的茅草屋定居下來,一邊種地,一邊為百姓、傷兵醫(yī)治傷痛。老人山村地處句容、金壇、溧陽三縣交界,又處于“兵站”的要沖,加之程茂蕃醫(yī)術精道,因而程家每天門庭若市。
茅山對于程家來說,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茅山地處北緯三十度自然帶,季風特征明顯,降水集中,繁茂又相對不太致密的林木,為生長于山地坡面的眾多低矮藥草提供了足夠的陽光,孕育出了豐富的藥材資源。
1600年前,葛洪回到故鄉(xiāng)句容,他發(fā)現一種青藤的根不僅能夠充饑,還能清熱解毒,祛燥消疹。適逢當年瘟疫流行,葛洪廣采草藥與這種青藤同煮,讓百姓服用,治好了不少病人,人們尊葛洪為“小仙翁”。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一共收錄了七十五種病例和相應的治療藥方,很多病例都來自于茅山地區(qū)。在明朝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收錄了茅山藥材三百八十余種,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普查統(tǒng)計,茅山藥材多達七百五十余種。如此種類豐富的藥草,不得不讓程老先生驚嘆茅山的神奇。
于是,只要有時間程茂蕃就會帶著程功明去附近的方山、老人山采集中草藥。他家的房前屋后也都栽滿了各種各樣的藥草。
程功明小時候就喜歡跟著父親身后侍弄這些花花草草,更喜歡看父親怎樣把它們制成草藥,熬成藥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這些藥草的性能日漸了解,愈發(fā)如癡如醉,整日消磨在草藥之中。
一天,程茂蕃把家中前輩留下的盛藥、煎藥的一些老物件展示給程功明看,這些老物件中有藥瓶、脈枕、藥罐、藥碾、溫灸器,陶瓷類的已經斑駁陸離,鐵制的早已銹跡斑斑。但這確實是好東西,來自不同的年代。
看著這些稀奇古怪的老物件,程功明的眼里泛著光,驚奇地睜大著雙眼,他仿佛看到這些老物件在祖祖輩輩手中運用自如的情形。
“有一種藥材叫石斛,你知道為什么叫‘石斛’嗎?”程茂蕃問。
“知道啊,石斛是一種中藥材。主要能滋養(yǎng)胃陰、生津液,適用于熱性病津液受傷或陰虛內熱,以及舌光無苔、津液少等胃陰不足癥。主要成分為石斛多糖、石斛堿、石斛酚、石斛胺。” 程功明對答如流。
“那我們有一種藥材的量器為什么也稱之為‘斛’呢?讓老父來一一講解。”
“古代量器,從小到大,依次為龠、合、升、斗、斛。”
“怎么計量呢?——兩龠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斛,斛,乃最大的量器。石斛,不過是自然界的一種草,古人卻用最大的量器來命名,可見,此草在古人心里的地位了。那意思是一斛相當于十斗么!相當珍貴呢,事實也確實珍貴。石斛這種東西往往生長在深山懸崖峭壁上,要得到它可不那么簡單,采藥人攀爬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跌落萬丈深淵的危險。”
父親滔滔不絕的講解讓程功明如癡如醉,再想想茅山的漫山遍野中,又深藏著多少奇花異草,人間寶物。
2.老人山下有大愛
程茂蕃百年之后,1891年出生的程功明作為程氏骨傷科第三代代表人物接過了父親的擔子,繼續(xù)救死扶傷。
程功明完全傳承了父輩的衣缽,他診斷跌打損傷病情,全靠手摸、眼看、口問,然后對癥下藥。其主要方法是復位固定,外敷膏藥,內服中藥,并輔以推拿按摩。程功明用這種方法治好很多骨折病人,因而名聲大振。其聲譽從老人山附近村莊逐漸擴大到金壇、溧陽、溧水、南京、鎮(zhèn)江等地。尤其是程功明用柳枝為病人接骨的技術,堪稱絕活。
一次,磨盤白陽村的戴國財腿跌斷了,請程功明去看。程功明診斷為粉碎性骨折,要接好還缺少一段骨頭,怎么辦?程功明提出可用柳枝替他接上斷骨,病家也同意了。所謂柳枝接骨,就是用經過精心加工的柳樹棒,接上斷骨,輔以其祖?zhèn)鞣椒ㄖ委煟」蔷蜁?。戴國財斷骨接上后,行動自如?/p>
1938年4月,日寇的鐵蹄踏進了茅山,在離老人山村不遠的天王鎮(zhèn)據點就駐扎了200多人,鬼子經常跑到茅山來搜尋新四軍。
4月22日,天王寺據點里的兩個日本鬼子,跑到了磨盤鄉(xiāng)大沖村騷擾。當時一個鬼子看到了一名正在田里挑豬草的徐姓女孩,想對她實施奸污。女孩的哥哥徐四聽到妹妹的求救聲,便跑到地主家里拿了一把槍,去救妹妹,打死了一個鬼子。4月23日,又有4個鬼子到磨盤鄉(xiāng)的白楊村來騷擾,并企圖糟蹋一名只有14歲的少女。這天的事情發(fā)展跟前一天在大沖村一模一樣,少女呼救后,當地的群眾和自衛(wèi)武裝馬上組織數十人把4個鬼子給圍了起來,并一口氣打死3個鬼子。兩天死了4名日軍,這招來了天王寺據點的日軍報復性的大屠殺,從而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馬場慘案”。
日寇占領茅山期間,對老人山、方山、磨盤山實行“鐵壁合圍”政策,程功明每天為缺醫(yī)少藥而焦慮。新四軍進了茅山后,日本鬼子到山里掃蕩的次數就少多了,這給程功明帶來了一些機會。一天,他照例進山采藥,在山林里遇見幾位新四軍重傷員。原來,新四軍設在磨盤山楊灣的醫(yī)療所,遭到日軍破壞,部隊的一些輕傷員疏散到了群眾家中,一些重傷員則轉移到深山竹林,或隱匿于蘆葦蕩中的墩上、垛上。“一頂草棚,兩塊床板,沒有麻藥,經常就是如此這般,一臺手術就做下來了。”一位新四軍軍醫(yī)告訴程功明。
當時新四軍的醫(yī)療條件太艱苦了,沒有藥品,他們就把烤焦的饅頭碾成粉,當作“胃舒平”治療胃病;把雞蛋殼放在鐵爐內烘脆后碾成粉末,當作鈣片治療肺結核;還就地取材,用米糠、麥麩治療腳氣病。在牛皮紙上涂上膠水當作膠布;用磚塊放在爐膛里燒熱,包上布當作熱水袋給傷員熱敷……
程功明掀開一位新四軍受傷的腿部查看,看到傷員的腿烏青發(fā)黑,傷口還留著膿血,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馬上用隨身攜帶的治蛇傷的藥物敷在傷員的腿上。
從此,程功明每次上山采藥都將自制的藥粉、藥膏,送到竹林中新四軍的臨時戰(zhàn)地醫(yī)療所。
每當下山時,看到郁郁蔥蔥的山上長滿了紅花綠草,他就興奮不已。有知名的,他知道怎樣使用。有叫不出名字的,或許能治好那些疑難雜癥呢。的確,茅山對行醫(yī)的人來說的確是一片福地。然而此刻程功明的內心卻不是滋味,一方面感嘆祖國山河秀美壯麗,物產豐富,這些山上的各種藥材就取之不盡,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感到慚愧,先人在這里采藥時,可曾經歷過國土淪喪的悲痛?每每想到這些,他就熱血心中涌,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治傷員的行動中。
1944年7月19日,暮色降臨,山村的居民都已關門點上了油燈。忙了一天的程功明剛端起飯碗,突然聽到狗吠聲和敲門聲。不好,肯定有人來求醫(yī)。因為傍晚在山上采藥返回時就聽到南街村頭槍聲不斷。果然,門一開,抬進來一位新四軍傷員,滿身鮮血,處于休克狀態(tài)。這位傷員是在大茅峰西麓的南街村戰(zhàn)斗中負傷的,名叫陳立生。程功明立即放下飯碗,檢查傷情,得知傷員是在炸敵人碉堡時不幸中彈,從一丈多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多處骨折。看著滿身傷痕的陳立生,程功明立即叫人拿來熱水和醫(yī)療器具,在油燈下給傷員仔細清洗血跡,撫摸折骨,復位敷藥,上好夾板。并且連續(xù)用熱毛巾敷傷員的頭部和胸部。燈下,傷員疼得滿頭大汗,程功明忙得滿臉汗珠。為了使傷員減少痛苦,程功明每一個動作都格外得小心。他用盡平生所學,努力接好每一處骨頭,為的是傷骨不會錯位,為的是傷員早日康復。當陳立生漸漸蘇醒過來時,東方已出現了魚肚白。程功明再次檢查夾板,配好備用藥,交待護理方法,送大家上路。新四軍領導稱贊程功明“功德無量”,還專門派人送來一面倒三角形的錦旗,雖然年代久遠,這面錦旗已經無法找到,但程功明義救新四軍的美名在百姓口中悄悄傳播開來。
1949年4月23日句容解放,老人山迎來了春天。程功明便帶著程賢政和程賢德兩個兒子,在老人山旁邊的李塔村衛(wèi)生服務站坐診,一面給兒子傳授祖?zhèn)鹘^技,一面為周圍百姓服務。
一天,有個小孩在掏喜鵲窩時,一腳落空,從樹上掉了下來,不僅把頭跌破了,還把頭跌進脖子里。家里人急的直哭,就把小孩抱到診所請求程功明醫(yī)治。程功明看看說:“讓我試試吧。”程醫(yī)生嘴上答應了,心想怎么辦呢?想著想著,突然腦海里出現了甲魚縮頭縮腦的樣子。程醫(yī)生大叫一聲:“辦法有了!”他想甲魚的頭縮進去以后,你再用勁向外拉也拉不出來,但用小棒一戳它的尾巴根,頭就會自然伸出來。程醫(yī)生想把這個辦法用到人的身上。他叫人將小孩的手臂和腿一齊抓牢,然后舉著拳頭用勁打在孩子的尾巴骨上。真的成功了,小孩頭伸出來了,一切恢復正常。
這個奇特的案例一下子讓老人山傷骨科名聲大震,不但在廣大群眾中傳揚,就連醫(yī)學界也很贊賞。1958年,南京鼓樓醫(yī)院用高薪聘請程功明去該院傷骨科工作,并給他配備全套住房??沙坦γ魍裱灾x絕了。他說:“我離不開茅山老區(qū),離不開老人山,離不開父老鄉(xiāng)親。”1962年,程功明與世長辭。此時程功明的兩個兒子在父親的教導下,都已獨立行醫(yī),哥哥程賢政繼續(xù)在李塔村衛(wèi)生院開設骨科門診,而弟弟程賢德則去了金壇薛埠鎮(zhèn)行醫(yī)。
程賢政的接骨醫(yī)術不減父親當年。1963年,溧陽竹簀農場被大風刮倒了一座宿舍,有18人被壓傷。農場用一部汽車將全部傷員送到磨盤鄉(xiāng)衛(wèi)生院。程賢政一看,有的膀子、腿骨折斷,有的腰椎、頸椎受傷,有的癱瘓不能走動,有的大小便都有困難。程賢政二話沒說,全部收治,家里房屋住不下,就借用李塔水庫的房子做飯。一個一個地替他們敷藥包扎,開方吃藥,忙的飯都顧不上吃。一個多月后,除一人外,病員全部回場。未走的那個人,不是沒治好,而是他不愿意很快被治好,故意把傷骨拉開,以逃避勞動。最后,他看到程醫(yī)生如此認真負責,耐心治療,深受感動,因而積極配合治療,很快痊愈。程賢政對病情嚴重的久治不愈的病人,也從不拒醫(yī)。
1969年,南京軍區(qū)后勤部某干部的孩子在堆放貨物時,被倒塌的貨物壓壞了腰椎骨,南京幾家醫(yī)院都未治好。父母急的團團轉,到處打聽專治傷骨病的名醫(yī),終于在鎮(zhèn)江打聽到了磨盤老人山骨科的地址,他們連夜用車把孩子送到老人山。程賢政仍用祖?zhèn)鞣椒ㄖ委?,根據病情不斷調整用藥,一個多月下來,病人能拄拐杖行走了,大小便正常。兩個多月后,就能離拐杖走路,基本恢復健康。
程賢政常對兒子程良改說:“醫(yī)生治病,首先要診斷正確,再就是用藥到位。”藥到位,就是藥量要足,不能超量,也不能欠量,超量了病人吃不消,且有危險;欠量了效果不明顯,或沒有效果。只有藥量恰到好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何掌握這個分寸,全靠醫(yī)生的臨床經驗。程賢政醫(yī)療經驗豐富,敢于用藥。1970年,白兔鄉(xiāng)一位在長江翻水站工作的朱柏庚,開山洞時被砸斷了腰骨,幾個地方治療了七八個月都沒好,不能走路,身體日漸消瘦。他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老人山。程賢政診視后,給朱柏庚吃第一劑藥。用藥不久,朱柏庚漸漸昏迷了。他妻子突然尖叫起來:“程醫(yī)生,不好了,快來呀!”接著嗚嗚地哭開了。程醫(yī)生急忙趕過來,仔細地瞧瞧,很平靜地說:“不要緊,不要緊,這是用藥的必然反應,說明這藥正在起作用呢!過一會兒就會好的,請放心。”聽了程醫(yī)生的解釋,朱柏庚妻子雖然不哭了,但心里仍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朱柏庚熟睡兩個多小時后果然清醒過來,經過程醫(yī)生的精心治療,用中藥內服外敷,并輔以推拿,三個月后,病人恢復了健康。
程賢政收治的病人,路途最遠的是新疆建設兵團的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他的腳跟骨被砸成粉碎性骨折,在新疆去過很多家醫(yī)院治療,用了一年多時間,仍不能走路,進出都要人攙扶。病人很悲傷,心想這輩子可能就不能獨立走路了。后來聽了建設兵團一位溧陽人的介紹,兵團立即派人把病人送到了老人山。程賢政在治療這位病人的過程中不幸去世,他的兒子程良改接著治療,病人逐漸好轉,從不能走路到拄著拐杖走,最后丟了拐杖回到新疆,前后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山骨傷科治愈的病人越來越多,先后治愈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山東、新疆等地的骨傷患者十幾萬例。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陳舊性骨折、骨折延期愈合、腰椎間盤突出、半月板損傷等療法獨樹一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復位固定或牽引等基礎上,用祖?zhèn)鞯?ldquo;活血接骨散”外敷,再加上內服由40多味中草藥制成的湯劑,這種“靜態(tài)療養(yǎng)與動態(tài)功能鍛煉”相結合的方法,具有“療程短,愈合快、痛苦少、功能恢復好、治療費用低”等顯著特點,該療法在江南地區(qū)中醫(yī)骨傷醫(yī)學界獨樹一幟,并于2016年12月被收錄為鎮(zhèn)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入90年代,老人山的醫(yī)療條件已遠遠滿足不了就診者的需要,程良改先后轉戰(zhàn)磨盤鄉(xiāng)、唐陵,與當地的衛(wèi)生院合作開設骨傷科。1999年,又轉到天王鎮(zhèn)的句容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開設了“老人山骨科分院”。2015年,第六代傳人程時祥、程時龍、程時軍自籌資金7000余萬元,開始在天王鎮(zhèn)興建“二級骨科醫(yī)院”。
3.傳承仁心,再譜華章
2017年8月14日,經過為期一年的緊張籌備,老人山骨科醫(yī)院終于矗立在人們的視野中。
寧靜的庭院,綠蔭草坪,綠樹奇石,相映成趣?;野紫嚅g的大理石外墻,線條簡潔的樓房,寬敞明亮的專科門診,彷如巨大的五線譜;身穿白色工作服的醫(yī)護人員,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匯成一首壯美的樂章。
喬遷當天,醫(yī)院內彩旗飄揚,舞龍隊、舞獅隊激情上場表演,引得無數群眾觀看。
新建的老人山骨科醫(yī)院建筑面積一萬兩千平方米,有床位168張,醫(yī)生、護士120多名,其中學科帶頭人、副主任以上醫(yī)師15人。醫(yī)院按二級??漆t(yī)院標準設置,以大??菩【C合的方式運營,設內科、外科、急診醫(yī)學科、骨科專業(yè)、醫(yī)學檢驗科、醫(yī)學影像科、中醫(yī)科診療以及相關輔助科室,引進了美國GE公司的DR、CT、核磁共振及監(jiān)護和麻醉系統(tǒng),并擁有三間與北京天壇醫(yī)院同等級別的層流凈化手術室。
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老人山程氏中醫(yī)骨傷療法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已成為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朵奇葩。
新醫(yī)院落成后,院長程時祥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把醫(yī)院納入科學化、規(guī)范化、數字化管理的軌道。他用人之優(yōu)長,聘用管理經驗豐富的游慶明擔任副院長,全力抓好管理運營。如今,醫(yī)院緊緊把握“突出骨科特色,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的辦院方向,嚴格按照二級甲等骨科醫(yī)院達標標準,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狠抓醫(yī)療質量和??平ㄔO。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標準,實施院科兩級目標責任制,并將目標管理分解到科室,科室再落實到個人,以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和明確的崗位職責,把醫(yī)院推上規(guī)范化的軌道。
在培養(yǎng)名醫(yī)上,醫(yī)院把學科帶頭人、高層次人才、基礎人才三個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系統(tǒng)工程來抓,全方位提升其業(yè)務素質與實際能力。對學科帶頭人,聘任上注重專業(yè),培養(yǎng)上重點傾斜,使用上壓擔子,管理上實行目標責任制。
早在7世紀的唐朝,孫思邈就將優(yōu)秀醫(yī)者應具備的素質濃縮為“大醫(yī)精誠”四個字,今天,程時祥院長秉承程氏骨科“仁心仁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程氏醫(yī)術與精誠服務有機糅合,塑造出老人山骨科獨具的中醫(yī)藥文化特色,使醫(yī)院上下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
無錫一名74歲男患者,因左股骨骨折,到無錫市中醫(yī)院,收治檢查后,認為手術風險太大,但不手術會造成終身殘疾,后轉至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同樣因身體情況差被醫(yī)院拒絕手術,老夫妻倆相擁而泣。一籌莫展之時,妻弟聽說句容老人山骨科醫(yī)院,解決了不少老年骨折患者的難題,便與醫(yī)院聯系遠程會診,確認可以微創(chuàng)行PFNA手術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來到醫(yī)院順利進行了手術,2個月后恢復良好,已能行走自如。夫妻倆感激涕零,不辭辛苦送來錦旗。
2021年3月12日晚,94歲的張某在家走路時不慎跌倒致右髖部劇痛,無法正常站立與行走。當日即由家人送至老人山骨科醫(yī)院就診,經急診醫(yī)生檢查及拍片顯示:右股骨頸骨折、斷端異位。為尋求進一步治療,擬“右股骨頸骨折”收住入院。據了解,張某平日身體素質良好,能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醫(yī)院根據張某實際情況提出行“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治療方案,得到了張某及家屬的一致認可。
家住溧陽的葉先生,2021年6月的一天,在采摘楊梅時不慎跌傷致左大腿腫脹、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活動后疼痛加重。經朋友介紹來老人山醫(yī)院治療。7月1日進行了左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恢復情況良好,一周后出院,返回家中靜養(yǎng),現在已完全康復,高興之余,特地讓家人給程保加主治醫(yī)師送來錦旗,上寫:“程氏骨科,名不虛傳!”
病人譚小姐曾經長年左膝疼痛,行走不穩(wěn),到處奔波求醫(yī)整整五年,卻連病因都沒法弄清楚,以致無法伸直膝關節(jié)正常行走,左下膝肌肉萎縮。眼看左腿將面臨殘廢,她抱著最后一線希望,來到老人山骨科醫(yī)院。程時祥院長根據她的病史和檢驗報告,很快確診為“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迅速為其施行了關節(jié)鏡下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修整術。手術切口僅為3厘米,術后譚小姐膝部疼痛完全緩解,膝關節(jié)不穩(wěn)的現象也立即得到糾正。
“老人山骨科的專家水平就是過硬,不愧為百年祖?zhèn)?”出院時,譚小姐由衷地贊嘆道。
“老人山骨科從來不做廣告,全是口口相傳。”面對今天的成就,程時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老人山骨科醫(yī)院一樓的墻面上,懸掛著一百多面來自全國各地的錦旗,這不僅是對老人山醫(yī)院全體醫(yī)護人員的褒獎,更是一張張患者康復后幸福的笑臉。
我們期待著老人山骨科醫(yī)院,繼續(xù)書寫出更多更神的傳奇!
(作者: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趙柳方)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