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 重在要有強烈的接棒意識
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全黨開展學黨史主題教育活動,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基本前提,就是重溫黨的歷史、銘記黨的歷史,真正把黨史作為助力自己健康成長的營養(yǎng)劑,激發(fā)自己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走好新長征路、續(xù)寫新輝煌的磅礴力量。新時期下,黨員干部要在學黨史的過程中,一定要大力發(fā)揚接棒意識,全力從革命先輩的手中接過“責任”與“擔當”,繼續(xù)賡續(xù)紅色基因,努力轉化成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動力,為黨的偉大事業(yè)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學黨史,黨員干部要堅定不移地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理想信仰”之棒。革命理想高于天。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自己的遠大理想。百年黨史告誡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堅強有力,我們要繼續(xù)帶領廣大群眾再創(chuàng)輝煌,全體黨員干部就必須在理想信念上做到堅定不移,就必須從革命先輩的手中接過“理想信仰”之棒。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在追尋共產主義理想的道路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也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救國救民、舍我其誰”的堅定信念和革命信仰。只有黨員干部活學活用,不斷堅定信仰、筑牢政治忠誠,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才能確保革命英雄主義代代相傳,才能讓理想信仰之花越開越艷,才能確保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不渝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以實際行動擁護中央權威,自覺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松懈動搖堅定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學黨史,黨員干部要一絲不茍地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實干奉獻”之棒。“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奉獻和實干精神是無數革命前輩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力證明。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從新中國“百廢待興”到新時代“偉大復興”,我們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創(chuàng)造性跨越”,這無一不是革命先烈和時代楷模奉獻實干的結果。黨員干部要學習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革命精神,以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有的擔當,義無反顧地接過他們那奉獻實干之志,始終永葆“進京趕考”的精神狀態(tài),時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認真細致地落實好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各項惠民政策,面對困難不彷徨退縮,時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里,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堅定踐行實干興國、實干強國、實干富民的目標不動搖,用我們辛勤的汗水再次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人心齊,泰山移”的人間奇跡,帶給廣大群眾更多的幸福感。
學黨史,黨員干部要激情滿懷地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改革創(chuàng)新”之棒。改革創(chuàng)新是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是我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和希望所在。我們黨所走過的百年光輝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只有不斷改革,才能實現跨越式發(fā)展、逐漸縮小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只有奮力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改革創(chuàng)新”之棒,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帶領廣大群眾追逐偉大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黨員干部一定要堅決破除等、靠、要等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一定要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善于用創(chuàng)新思維謀劃工作,學習老一輩革命家敢為人先、奮發(fā)有為、勇于實踐的奮斗精神,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fā)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zhàn)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全力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樹立創(chuàng)新無止境的意識,練就一身過硬的改革創(chuàng)新本領,以領頭羊的姿態(tài)一馬當先、勇立潮頭,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擔起人民對干部的重托,時代賦予的責任。
以史鑒今,立黨治國,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黨史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建設學習型政黨,吸取歷史智慧,提高執(zhí)政能力,解決現實問題,有著深遠而重大意義。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高度重視黨史學習,并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和學習,自覺從革命先輩的手中接過“實干奉獻、實干奉獻、改革創(chuàng)新”的接力棒,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提高自身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能力,提高自身創(chuàng)新進取的能力,以實實在在的顯績,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肖艷)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