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南京6臺劇目9場演出一票難求
上周末南京6臺劇目9場演出一票難求
好戲好角兒托起戲曲“大碼頭”
新華報業(yè)·新江蘇訊 上個周末,南京戲曲市場異常熱鬧,京劇《大唐貴妃》《四郎探母》《大·探·二》《折子戲?qū)觥贰斗次淇啤?,沉浸式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等6臺劇目9場演出,在江蘇大劇院、紫金大劇院、莫愁湖公園輪番上演。其中,紫金大劇院3月22日晚的《四郎探母》和23日晚的《大·探·二》兩場演出用“火爆”二字形容毫不夸張。
兩出戲都是京劇骨子老戲,唱腔膾炙人口,劇情耳熟能詳。前者是西皮唱功戲,后者是二黃唱功戲,連演兩天讓觀眾一次性領(lǐng)略西皮二黃的不同魅力。同時,《四郎探母》行當齊全,是一個熱鬧且適合攢角兒的戲。主辦方特意請到了北京京劇院的著名老生杜鎮(zhèn)杰和著名青衣張慧芳這一對默契搭檔,以及天津京劇院尚派名家李莉、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老生名家盧松、上海京劇院著名花臉唐元才來到南京,和江蘇省京劇院的演員們同臺演出。
兩臺傳統(tǒng)好戲,外加這種打破地域限制的合作,強強聯(lián)手,令觀眾大呼過癮。兩場演出當晚,紫金大劇院均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放眼望去,劇場內(nèi)二三十歲的年輕戲迷占到八成以上。有不少年輕觀眾還拖著行李箱,風塵仆仆趕到劇場,顯然是從外地趕來南京看戲的。
演出期間,劇場內(nèi)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和掌聲令人震撼。每位主角和重要配角出場,都有響徹全場的“碰頭彩”,每段唱腔的起腔、落調(diào),甚至精彩過門,全場都會齊聲叫好并給予雷鳴般的掌聲。演出結(jié)束時觀眾更是熱情澎湃,謝幕返場歡呼聲不絕于耳,散場后大批青年觀眾冒著大雨圍聚在后臺出口,只為等候名角兒的簽名留影。
回顧近年來南京的戲曲演出,鮮有如此火爆的場景,究竟是什么讓戲迷如此興奮,又為什么這兩場京劇演出能夠吸引如此之多的年輕觀眾?原因無非有二:好戲!好角兒!
《四郎探母》中蕭太后的扮演者李莉78歲,《大·探·二》中徐彥昭的扮演者唐元才71歲,兩位名家一登臺一亮嗓便征服全場觀眾。唐元才前不久哮喘發(fā)作,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但他在臺上聲如洪鐘,字正腔圓,看不到一絲病態(tài)。老藝術(shù)家們對藝術(shù)的虔誠、對舞臺的尊重令人感動。年輕戲迷們邊看戲邊在社交平臺感慨:“李莉老師不愧是第一蕭太后!”“唐老爺子一嗓子封神!”……還有觀眾調(diào)皮地留言:“臺上的演員嗓子沒事,臺下叫好把我的嗓子給喊啞了。”李莉、唐元才很感慨:“看到臺下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真的很激動很開心,說明我們京劇有未來啊。”杜鎮(zhèn)杰更是直言:“劇院把演出做到這個程度才叫經(jīng)營!”事實證明,真正的好戲和好角兒,從來都不缺市場。
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過去有“戲碼頭”的概念,也就是一個城市要成為戲曲中心,必須有廣闊的市場,吸引南來北往的名家爭相獻藝。江蘇戲曲要從高原走向高峰,要成為這樣的“大碼頭”,就要在本地院團和劇目培養(yǎng)之外,傾力策劃打造“爆款”產(chǎn)品,不斷出好戲、好角兒,使南京成為南北戲迷矚目的中心,南北戲曲名家不得不來的地方。
可喜的是,剛剛啟動的江蘇省昆劇院原創(chuàng)保留劇目《1699桃花扇》全國巡演,首站上海本周末連演兩場,同樣一票難求,5月南京站原定一場的演出因門票銷售火爆而加演一場。下半年,紫金京昆藝術(shù)群英會也將拉開帷幕,請進來、走出去,南京的戲曲舞臺越來越熠熠生輝,也越來越有戲曲“大碼頭”的范兒了。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